一个大新闻来了:
日本政府,表示将协助其在华企业撤离中国。
先来看日本。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于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了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的抗疫经济救助计划,但其中有一个“改革供应链”的项目,却专门列出24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资金,用于资助日本制造商将生产线撤出中国,以实现生产基地的多元化。
在2435亿日元当中,有2200亿日元将用于资助日本企业将产线迁回日本本土,235亿日元将用于资助日本公司将工厂转移至其他国家……
一位参与制订该计划的日本高级官员对记者表示:
“供应链多元化非常重要,……,除了迁回日本本土,厂商今后很可能要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转移一部分去亚洲、非洲等多个地区。”
根据日本外务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进驻中国的日资企业增至2005年的2.2倍,达到7.6万家,其中有很多企业都在中国开设工厂,比如众多的知名的日本车企和日本半导体企业。近两年随着中国内地制造业综合成本的提升,一些日资企业也开始撤离中国。
但是,以前这些日资工厂的撤出,都是市场因素导致的企业自主决策行为,像日本政府这样,公开出资鼓励本国企业撤出中国的行为实属几十年来的第一次。
当我们以为,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迁出中国已经是“活久见”的时候,美国白宫的首席经济顾问库洛德也突然发声:
“对于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的所有支出,美国政府应该给于100%的报销。”
美国政府若照做,意味着两天之内,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都在鼓励自己的企业迁出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什么节奏?
毫无疑问,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的行为,意味着1990年代以来极速扩张的全球化进程的急刹车,也意味着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不再认可中国是他们休戚与共的重要合作伙伴,也不再相信中国发展到最后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可能是比2015年美欧日共同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和2018年毛衣战更不友好的行为……
现代社会,任何商品都处于供应链之中,需要原材料和供应商,不论是从降成本还是增盈利的角度,供应链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庞大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使得生产商较为容易地以较低时间或资金成本获取所需生成原料,而任何企业外迁他国或回迁本国的行为,都不可避免地面临重新调整供应链的难题。
从经济安全角度考虑,这也说明中国产业链的扩张和完善,已经到了让美国、日本都寝食难安的地步——如果说,以前他们还觉得中国的产业链让他们有担心但并无大碍,但这一次的新冠疫情爆发,中国迅速组织起口罩、呼吸机、防护服等相应的医疗防护产品的工业生产并供给全球,却一下子让他们一激灵的清醒过来:
如果遇到更大的危机,与西方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中国卡脖子怎么办?
在西方看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的危险,对欧洲援助和销售与新冠疫情防治相关的医疗用品上,欧洲媒体已经在指责,中国在利用疫情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从产业链分布的广度方面来看,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从而形成了一个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到可以满足民生、军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领域的需要,中国产业界藉此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成为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中国到底是如何拥有这种能力的呢?
在西方看来,中国是从2001年加入WTO之后,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的帮助下,才开始发展和完善其全产业链结构的,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最完善的经济体,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接近30%,占中国GDP大约是1/3。
要知道,在加入WTO之前,中国只是一个经济体量1.2万亿美元的国家,经济份量连美国10.3万亿美元的1/8都不到。短短20年时间,中国已经发展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经济体量相当于美国的2/3……因为中国制造的太多产品,实在是物美价廉,让欧美日许多原来的高利润产业都逐渐衰落和不复存在,这在世界上为自己赢得了“发达国家粉碎机”的称号。
更何况,中国目前还在孜孜不倦的完善和改进自己的产业链,如果让这些跨国公司继续呆在中国,继续在中国生产,按照目前的产业链态势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很快将超过全球其余所有国家相加的总和——到那个时候再来考虑将产业链撤出中国,他们会觉得更安全么?
国际金融协会(IIF)在2019年底曾发布过一份研究报告,其中强调说,希望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基地的国家可能都会感到失望,他们要么体量太小,无法吸收中国庞大的加工和装配贸易,要么缺乏技术和供应链来处理更复杂的生产,缺乏支撑这一切的基础设施,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目前还难以撼动。
一周前,我还看到一篇《新冠疫情蔓延下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三点思考》在很多群里都被转发,文中有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说这次的新冠疫情将造成“产业链集群化”,而中国在这次抗疫中所取得的成就,将促使世界产业链的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而世界为抗疫和恢复生产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也会让各种资源涌向中国市场……
难道,是美国和日本政府看到这种观点,所以才痛下决心,协助本国企业将其产业逐步撤出中国?
事件的起因说完了,大家可能更想知道的是:
这一事件,对我们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我给出的答案是: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未来很可能都将面临通货膨胀飙升的冲击。
1990年以来,西方国家有个特别奇怪的现象一直持续迄今,那就是货币和信用都成倍扩张,但并没有引发通货膨胀——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球印刷了数以万亿美元的货币,却并没有引发通货膨胀,这真是人类几千年历史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也许,西方的中央银行,会将这个结果归功于货币体系的“稳健”和央行的高超“控制”——但是,我个人更愿意将这个归功于两个因素:
一是科技进步和集约化管理,让人类有能力生产越来越丰富的产品,越来越好的产品;
二是在柏林墙倒塌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算上苏东集团和中国,至少有16亿廉价而又富有技能的有效劳动力加入了全球经济,这些经济体的对外开放和努力生产,极大的丰富和压低了全球的物价——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完善的基础设施、勤劳、廉价而又钻研的工程师红利、强大的模仿学习能力,都让“中国制造”以其价格优势碾压了全世界。
技术进步+有效的劳动力==
无比丰富的商品==
压低全球的通货膨胀水平。
毫无疑问,技术进步+全球化创造了大量新的产品和财富,这些产品和财富甚至足以满足全球人的基本需求,提升了全人类的生存质量,也在极大程度上压低了全球以美元计价的通货膨胀水平,美元是世界货币,这自然也压低了其他西方国家的通胀水平。在生产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各大跨国企业都增加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就业和收入,填充和完善了中国的产业链,也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越来越有竞争力。
但,如果我们观察另一面:全球化削弱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中产阶级面对企业时的议价能力,阻止了西方普通人收入的提高,增大了西方各国的贫富差距……
当中国经济崛起之后,巨大的内部需求,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居民的工业产品消费,反过来促进中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让中国变成了全世界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相对而言,美国、欧洲和日本都衰落了……
下面的图,就是按照购买力评价法对比1990年迄今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规模。
当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协助自己的企业撤出中国,这就意味着,2001年以来以中国为技术扩散地和工业产品生产地的全球化模式即将逆转,全球原有的产业链格局将被打散和重建,无数企业的迁移和产业链解散、重建,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为首的西方来说,都是一场成本异常高昂的战役。
这些成本,最终都会加在未来我们所消费的商品上,这一定会终结目前这种狂印钞却无通胀的美好时代。
更进一步的是,如果新的经济冷战时代开启,这意味着WTO脑死亡,美国欧洲日本很有可能成立自贸区,而中国也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建立另外一套贸易体系,想想中国如果不能从西方进口粮食和芯片等东西,而西方也不能从中国得到廉价的衣服鞋袜和各种基础工业品,一堆的原油和原材料生产国也有可能被迫做出站队的选择……
文章最后,还是贴上4月8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领导的讲话:
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来源:路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