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鸿海眼前的不仅仅是新人能否顺利接班的问题,更棘手的是在低利润魔咒下,鸿海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否已经清晰。
持续了两个月的鸿海接班人悬念终于在6月21日揭晓。
当日,鸿海董事会正式选举刘扬伟为新任董事会主席,李杰为副主席。据悉,刘扬伟此前担任鸿海半导体次集团总经理、芯片业务负责人(次集团即事业部),而李杰则为鸿海旗下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的副董事长。
对于两人的任命,鸿海创始人郭台铭表示,两人各有专长,刘扬伟在鸿海的时间久,从基层做起在台湾电子业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软件上也有优势,他非常适合担任董事长带领鸿海,因为他了解整个电子的过程。李杰则在工业AI、硬件上擅长,未来鸿海透过他们的软硬整合,一起组队打“世界杯”。
新的管理团队还包括了一个九人经营管理委员会。对于该委员会的职能,李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管理模式与华为)类似,但是管理规模更大。(9人)委员会将是一个很好的执行机构,可以在良好的协同作用下加快决策进程。”
这意味着,鸿海将告别郭台铭时代“家长式”管理模式,经营委员会将对企业决策和绩效负责任。
鸿海集团一直被称为“代工大王”,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子产品代工厂,也是苹果公司最重要的代工厂。
但在外界看来,虽然已经成长为全球顶尖的制造工厂,但代工终究是寂寞而吃力的生意,摆在鸿海眼前的不仅仅是新人能否顺利接班的问题,更棘手的是在低利润魔咒下,鸿海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否已经清晰。
告别“一人”时代
在股东大会上,新任董事长是否顺利接棒也成为股东们关心的问题。
对于刘杨伟,郭台铭盛赞他是电子行业的“老前辈”,从基层做起,负责过很多部门,特别在软件上有独特的理解。
而从个人简历来看,刘杨伟早年曾待过联电集团,是联电旗下IC设计商联阳的创办人,并曾在鸿海旗下华升电子(华升与鸿准合并后改名为鸿准)与郭台铭共事。随后,还曾担任IC设计公司普诚总经理与副董、以及郭台铭特别助理等职务,此后获得了郭台铭的极大信任,常被称为是干部学习的榜样。
而从业绩上看,鸿海近几年极力冲刺半导体方向,刘扬伟2017年开始负责芯片业务,任半导体次集团总经理,去年鸿海集团积极参与东芝竞标案竞投标,就是由该集团负责。另一方面,鸿海旗下子公司晶宏拟跨足ODM晶片,初步构想由晶宏供应自家手机的晶片,复制“华为–海思”模式,而刘杨伟就是该业务的掌舵人,显示郭台铭对其十分看重。
对于李杰,郭台铭则认为他擅长硬件,可以与刘杨伟配合打“组合拳”。
郭台铭表示,“大家可能对李杰比较不熟,但是他在工业AI领域闻名全世界,而且刘董事长在半导体、软体在行,李副董事长在工业AI、硬体擅长,相信他们两个整合,一个从半导体软体,一个从工业互联网,可以一起组国家队打世界杯。”
可以看到,在管理上,鸿海彻底告别了过去的“一人”时代,管理权限更加分散。除了上述二人外,更多的管理工作需要经由“九人经营委员会”进行,该组织设立在董事会下,对企业决策和绩效负责任。
董事成员之一吕芳铭在21日的股东大会上表示,之前也有这样的经营委员会,只是现在的委员会更精细化,重在经营,是一个咨询小组。不是决策小组,决策还是股东会。董事会提出的议案需要股东会通过的会提交到股东会。
这种模式在外界看来和华为的管理模式类似,强化了团队式管理,弱化了个人管理色彩。
鸿海的新挑战
目前郭台铭主张的“分拆”上市已经将鸿海推向控股公司的方向发展。曾经,外界揣测郭台铭是希望利用这种方式“赛马”,从而选出最合适的接班人选,但现在看来,摆在鸿海面前的挑战已经不是接班人是谁的问题。
在一周前的法人说明会上,刘扬伟表示,面对美中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升高,外围情势日益严峻、发展多变,鸿海将采取全球布局本地化生产等对策应对。
他表示,鸿海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共在1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并在4个国家地区设立研发单位,强调在中国大陆以外的产能足以应付需求,只要环境及客户需要,可以在16个设置的生产基地国家和地区扩建产能。
显然,外围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让鸿海的客户态度开始变得焦虑。
同时,在业务多元化上,鸿海需要更快的布局以及尽早盈利。
六年前,因营收与盈利不达预期,鸿海股价遭遇重挫,当年大跌64.39%。在一场长达八小时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鞠躬向股东道歉,并宣布分拆业务结构重整的决议,减少对苹果公司产品制造的依赖,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上。
但目前来看,虽然郭台铭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未来将朝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方向发展,但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认可。郭台铭曾经放下话表示鸿海股价不到200元(台币)不会退休。但从鸿海的股价来看,近期一度下跌至70元。
面对股价,吕芳铭表示,“股价是由市场决定,这是一个原则的说明。FII(工业富联)上市后,鸿海每股净值也有81块(新台币),经营团队来看,我们是被低估,我们也是很委屈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做法说会,股东大会进行交流,让大家了解公司的价值。这两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工作,目前经济环境很艰巨,前5个月还是稳定的面对,我们也交出了业绩,我们经营者也战战兢兢地。”
“此外,大家觉得鸿海好像就是代工厂,但是鸿海不是,从机械材料、到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从移动装置、电脑、到通讯,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现在每一个事业单位,拆开来,都是可以和其他几个做PK的。过去几年我们都觉得很委屈,我们在做转型升级,2017年我们提出了方向。2019年发表了技术产品,竞争的结果让各位股东有信心。我们过去几年觉得委屈,但不能蒙在棉被里哭,只能往前冲。”吕芳铭说。
在吕芳铭看来,往工业互联网升级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下一波机会中,5G、高速电脑的需求,鸿海会“想办法赢”。
此外,在股东大会现场,有多名股东要求增加股利,有一名股东直言“不一定是要2元、1元,就算增加0.5元也好,这是态度问题。”
吕芳铭回答称,“我跟你一样,多希望多分一点股利,但是公司必须要遵守法规,我们承诺后面一定会讨论这个事情。今天提临时动议我们可以过,但是这个临时议案最后还要送主管机关核准。
以下是整理的部分股东大会现场提问内容:
股东:我是鸿海的忠实股东,今天在场很多股东都是冲着郭董事长长期在经营这家公司的绩效。但是最近这三年,鸿海公司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关于公司股价暴跌,董事长或者主席这边不知道有什么看法?
吕芳铭:股价是由市场决定,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原则的说明。在2018年底,我们每股的净值实际上是87块(新台币),去年FII(工业富联)上市净值增加是6块钱。把这6块钱扣掉,我们(鸿海)的净值还有81块,所以经营团队来看,我们是被低估,我们也是觉得很委屈的。
因为我们经营团队也都是股东,股价也是我们的激励,所以这一部分实际上我们很努力的,这也是为什么跟股东沟通,我们也希望来做法说会,透明,来让股东了解公司的价值。这两年来,我们的成果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虽然目前经济环境很艰巨,但是前5个月还是稳定地面对,而且我们也交出了业绩,经营团队也战战兢兢地做出公司价值。
股东:郭董事长曾经承诺我们股价到200元(台币)时他才会退休,现在郭董事长要先暂时离开鸿海,如果他在明年达成这个规划,鸿海要在多久股价能上200元?
吕芳铭:郭先生对200元是放在心上的,这个不取决于郭先生,更关键的是我们的经营团队肯定必须要把公司经营好,把价值创造出来。经营团队有这个承诺,我们会战战兢兢好好经营这个公司,让公司价值往上。
股东:9人小组的角色是什么,是团体性的CEO还是董事长?
吕芳铭:我们在组织上只增加了副董事长,所以组织结构没有改变,9人小组算是经营咨询委员会,因为我们希望把经营做好。郭董事长在经营的的时候实际上也有类似这样的经营委员会,不是没有,现在9人小组也是一样,只是在功能上更精密,把好的建议,公司治理的一些建议送给董事会决议,董事会提出的议案需要送到股东会的当然会提交到股东会,所以9人小组不是决策小组,是经营委员会,决策还是在董事会,最后到股东会。
股东:鸿海据我以前观察在前年以前股价从来没有破过净值,是不是近两年公司是不是做了太多无效率并购,对并购太乐观?公司有没有在解决效率的问题?
吕芳铭:大家觉得鸿海好像就是一个代工厂,如果股东更深入了解的话,台积电只做一门,即晶圆代工,或者有人做封装测试,但是鸿海不是,鸿海从机械材料、机械工程到电子工程,而且是不同领域,我们从移动装置、电脑、通讯,实际上是非常复杂。在每一个领域里面,我们现在每一个事业单位,如果拆开来实际上都是可以和其他几个做PK的。郭先生确实策略方向带得非常稳健,大家说鸿海是一个高执行效率的团队,实际上是根据每一个事业单位,我们中央周边的这些单位,大家一努力执行出来,所以每一个领域我们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为什么每个领域内的专家都要战战兢兢。
过去几年我们都觉得很委屈,我们在做转型升级,2017年我们提出了策略方向,2019年我们敢在现场发表我们所有的技术和产品,我们竞争的结果让各位股东有信心。过去几年我们觉得委屈,但我们不能蒙在棉被里哭,只能往前冲。
转型升级,我们往工业互联网升级是必走的,在工业互联网里面,我们得到“灯塔工厂”,在灯塔工厂里面,光一个关灯工厂我们效率增加了30%,库存降低15%。因为是关灯工厂,我们把原来的作业员减少了82%,他们变工程师和技术员。这是转型升级,需要做投资,要资本支出,我们到今天终于看到一些成果。转型升级我们必须要继续做。
第二,下一波AIOT、5G、高速电脑这些计算需求,我们也经过这些年努力,部署到一个基础,竞争还是有,我们想办法赢。
现在对于环境的纷纷扰扰,尤其是中美贸易战争,虽然郭先生目前淡出公司,但是我们管理层每个礼拜战战兢兢面对,没有松懈。有关股价,我跟各位一模一样,我们觉得股价低估了,没有反映我们鸿海真正的价值。
投稿邮箱:8748980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