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部制定的《“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报告中明确指出,特种工程塑料是重点发展的先进结构材料技术之一,且制定了将特种工程塑料等高端产品的自给率5年内从30%提高到50%的目标。
其中高性能聚醚酮、聚酰亚胺、耐辐照型聚酰亚胺纤维等被列为重点发展材料,聚酰亚胺(PI)是一类分子链中含有环状酰亚胺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处于材料金字塔的顶端。
聚酰亚胺的发展
1908 年,Boger 和Rebshaw 通过氨基苯甲酸酐的熔融自缩聚反应首次制备了聚酰亚胺(PI) 。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PI 才作为一种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聚合物材料而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
1955 年,美国Du Pont 公司申请了世界上首项有关PI 在材料方面应用的专利。
随后Du Pont 公司开发了一系列PI材料,如1961年开发出聚均苯四甲酰亚胺薄膜,1964 年开发生产聚均苯四甲酰亚胺模塑料等,从此开始了PI 蓬勃发展的时代。
聚酰亚胺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低温、高强高模、高抗蠕变、高尺寸稳定、低热膨胀系数、高电绝缘、低介电常数与低损耗、耐辐射、耐腐蚀等优点。
同时,其具有真空挥发份低、挥发可凝物少等空间材料的特点,可加工成聚酰亚胺薄膜、耐高温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用基体树脂、耐高温粘结剂、纤维和泡沫等多种材料形式。
近年来,各国都在研究、开发及利用聚酰亚胺,并将PI 列为“21 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鉴于其优异的性能,又被称为是“解决问题的能手”,人们普遍认为“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
聚酰亚胺材料重点应用
在聚酰亚胺的产业链中,聚酰亚胺单体是由二元酐和二元胺合成,在极性溶剂中先进行低温缩聚,获得可溶的聚酰胺酸,成膜或纺丝后加热至300℃左右脱水成环转变为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产品以薄膜、涂料、纤维、工程塑料、复合材料、胶粘剂、泡沫塑料、分离膜、液晶取向剂、光刻胶等为主,可应用到航空航天、电气绝缘、液晶显示、汽车医疗、原子能、卫星、核潜艇、微电子、精密机械包装等。
聚酰亚胺产业链
PI薄膜
PI薄膜为PI系列产品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的产品。电子级以下PI 薄膜已实现国产自给自足,电子级及以上PI 薄膜市场仍主要由海外公司瓜分。
随着国内化学亚胺法生产线的逐渐落地,国内厂商将参与分享高端市场近百亿市场。
未来,随着FCCL 市场保持高增速,以及OLED 快速普及对柔性衬底需求的提升,高端电子级PI 薄膜市场将处于快速扩张期。
PI 纤维
PI 纤维耐热性能、机械性能优异,是航空航天和军用飞机等重要领域的核心配件材料,其在军用市场的应用具备不可替代性。
在商用领域,PI 纤维在环保滤材、防火材料等应用目前正处于孕育期,未来有望为PI 纤维增添新活力。
PI/PMI 泡沫
PI 泡沫目前最为重要的应用为舰艇用隔热降噪材料,目前我国海军正处于第三次建船高潮,PI 泡沫作为新型战舰中的首选隔热降噪材料,未来需求有望快速提升。
此外PMI 泡沫作为最为优异的结构泡沫芯材,广泛用于风机叶片,直升机叶片,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其对于PET泡沫的替代趋势明确,市场空间广阔。
PI 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镁铝合金之后的新一代轻量化材料,以聚酰亚胺作为树脂基的复合材料耐高温和拉伸性能出色,应用十分广泛。
随着碳纤维产业的逐渐成熟,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需求增长明显,聚酰亚胺+碳纤维的组合作为最为优异的复合材料组合之一,在抢占高端市场方面优势明显。
PSPI(光敏聚酰亚胺)
光敏聚酰亚胺主要有光刻胶和电子封装两大应用。PSPI 光刻胶相比于传统光刻胶,无需涂覆光阻隔剂,能大幅缩减加工工序。
同时PSPI 也是重要的电子封装胶,光敏聚酰亚胺作为封装材料可用于:缓冲涂层、钝化层、α射线屏蔽材料、层间绝缘材料、晶片封装材料等,同时还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工业中,包括集成电路以及多芯片封装件等的封装中。
全球市场及格局
PI 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呈寡头垄断局面,技术封锁严密。PI 薄膜发展较好,拥有技术的巨头企业较多,但PI 薄膜仍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
目前全球产能仍然主要由国外少数企业所垄断,包括美国杜邦、日本钟化、韩国SKPI 以及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等。
据美国调查咨询公司 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PI 薄膜的市场规模为15.2 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24.5 亿美元。
而PI 纤维、PI 涂料、PI 工程塑料技术只集中在极少数公司手中,几乎垄断市场。
如PI 纤维的供应主要集中在德国赢创的P84 纤维和我国长春高琦的轶纶纤维,其应用领域广、需求市场正在扩大。
国外企业及进展
目前,国外聚酰亚胺产业集中在少数国家的少数企业。如PI 纤维产品,其生产与销售主要集中在德国赢创;PI 薄膜技术掌握在杜邦、钟化及宇部兴产手中。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和韩国SKPI 公司的PI 产品也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各有优势。
另外,聚酰亚胺技术壁垒高,各公司对知识产权保护严密。
2017年5月24日,“韩国SKPI 美国分公司侵权日本钟化聚酰亚胺薄膜知识产权”一案终于尘埃落定。此案历时两年,美国当地法院判定韩国SKPI 赔偿日本钟化约1349万美元。
国外部分企业及产品相关信息:
目前,全球聚酰亚胺市场发展平稳。
据杜邦2017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称,Vespel. 工程塑料在航空航天和电子市场势头迅猛。
宇部兴产2017年上半年度财务报表指出,聚酰亚胺业务由于以电路板为主的薄膜销售增加,销售额看涨。
宇部兴产中期经营计划,决定对聚酰亚胺业务重新审视经营模式,进行业务重建,在涂料方面集中力量研发柔性显示材料,在薄膜方面提高电路板(FPC)市场占有率并扩大销售双面COF 薄膜。
钟渊化学2017年上半年度财务报告也指出,由于智能手机厂商新机型的需求增大将提高产能,同时推动其聚酰亚胺薄膜的销售增长,但今后会根据数字化设备的发展及时调整聚酰亚胺薄膜的供需体制。
国内企业及进展
由于聚酰亚胺生产成本高、技术工艺复杂、产品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我国产业化进程缓慢。但是,我国聚酰亚胺的应用已经拓展到航空、航天、微电子、环保、交通等多个领域。
PI 产业遍布全国各地,较强的企业集中在台湾、珠三角和东北地区。
台湾的达迈科技在世界市场也占有一定的份额,营收也是节节攀升。
长春高琦的轶纶纤维和独创的特种纸都在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而其他公司多以科研院所为依托,研发投入与生产投入并举。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国内企业总体实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纵观各企业,装置规模小,多数生产装置仅为百吨级;产品较为单一,主要以PI 薄膜为主,其它种类产量很少;产品精细化程度不够,应用领域也主要是薄膜和模塑料。
中国部分企业及产品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