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通报几个网上信息:
1。IDC预计国内手机出货量1-2月份将下降40%,一季度将下降30%。IDC19年底预测20年5G手机出货量1.9亿台,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4亿台。
2。天风预计春节国产智能手机销量下降50%,将有5000万台库存,受库存消化的影响,国产新机的推出将放慢,全年销售可能将下降。
3。高通预测20年全年5G手机出货量1.75-2.25亿台的出货量不变,全年智能终端出货量17.5-18.5亿台。
4。富士康宣布将于2月10日逐步复工,全部产能开足要等到三月份,iPhone9的出货不受影响。之前有人预测苹果受疫情延迟复工和国内门店关闭的影响,全年销售量将下降15%。
5。三星将于2月12日发布新手机GALAXY S20系列。
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出现,市场对于手机产业链的看法一些出现了分歧,一部分还维持原先的判断,一部分出现相对悲观情绪,其中不仅是卖方研究员,富士康和大力光等产业链大佬都向下修正了今年的业绩预测。
对于市场上突然出现的对于今年手机产业链偏悲观的看法,个人表示并不赞同。理由如下:
一,智能手机需求量刚性,一季度表现欠佳,但是全年表现并不差。
个人一贯的看法是,智能手机的是一个刚性需求的产品,一方面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功能的不断升级,操作系统不断升级,手机存储量和电池容量等原因,对于智能手机的定期淘汰其实是已经是一种强制的过程,因此几年来,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
根据IDC的统计,2016年-2019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是14.7亿台,14.62亿台,14.026亿台和13.71亿台。其中2019年的销售量下滑至14亿台以下是部分消费者在等待价格便宜的5G手机的上市。而IDC对于20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预测依然维持在原先的14亿台以上。因此这几年的数据表明了一点,全球智能手机的需求量是一个刚性的指标,基本维持在14亿台以上。
因此即便是春节和一季度国内国内手机销售如天风和IDC预测的降低50%和30%,只是代表了国内的销售数据的影响,国外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影响比较轻微。iPhone11系列的手机全球库存几乎到了低位,有些国家出现缺货,要求富士康早日复工就是例证。
另一个方面,既然手机需求量是一个刚性指标,对于手机的换机需求,并不因为疫情的出现而改变,只是将春节期间的换机计划向后推迟了一段时间。而且由于“封城”的原因,大多数人在手机上所花费的时间反而更多,对于老旧手机的不佳用户体验会反应更加强烈,因此会激发起更多的消费者换机的念头。所以,当疫情过去后,前期被压抑的消费会需求更多的释放出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灾后重建过程中会出现“超量恢复”的现象。
因此一季度手机出货情况欠佳,全年情况会依然和往年持平,所有二季度和下半年会将一季度的缺口补齐。这个基本判断是不变的。
当然即便是最坏的情况出现,国内全年受一季度的出货量下降影响,造成全年的出货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国外出货量的变化波动很小,因此对于全球出货量影响就大打折扣了。因此现在就对于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变动做出负面判断还为时过早。比较准确的判断要等到三季度才看清楚。
二,TOP5品牌市场占比刚性,内部变化此消彼涨
智能手机这几年的品牌集中都是非常高的,今年出货量的前5位分别是三星,华为,苹果,小米和OPPO。TOP5的出货量占比是71%,其它品牌占比是29%。TOP5的占比这几年一直在70%左右,内部占比有一定变化,排位在华为和苹果之间,小米和OPPO之间有变化。内部占比的此消彼涨的变化,说明TOP5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国产HMOV对于三星和苹果的份额渗透还是这几年一直比较厉害的,但是19年Q4单季度的出货量三星和苹果排在国产品牌之前,因此如果20Q1国产阵营的出货量出现较大下滑,补救措施一方面是确保出口部分的下滑不能太多,更重要的是Q2和下半年必须将Q1或者上半年的损失补回来。否则一旦最坏的情况出现,国产手机的出货量占比被三星和苹果拉大,国产手机终端大厂将陷入比较困难的境地。
目前无论是三星还是苹果,对于新品GALAXYS20系列和iPhone9系列的备货一直按照原计划进行。欧菲光安排的春节加班,大部分应当是为者两个系列的订单交付所做的。特别是三星的S20系列的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欧菲光拿下大部分订单份额。
国产手机的新品推出,能否按照计划,现在看来是需要打问号的。
因此如果卖方研究员所认为的Q1比较差的情况出现,国产手机终端厂商,从二季度开始去库存的力度和新款手机的推销力度只会更加强劲。因此下半年手机产业链的景气度会比正常年份更加高,这种情况在二季度就会体现出来。
三,渗透率快速提升中的产品,增长逻辑不受手机出货量影响
其实在讨论手机出货量下降对于产业链的影响时,其实又回到了2017底到2018年讨论的老话题,手机产业链的荣枯度受制于手机出货量的论点,让18年全年手机产业链都在杀估值中,18年的那场杀估值运动,对于本身处于分化和调整中的手机产业链影响可谓不小,特别是扩张比较势头猛和质押率高的企业更是雪上加上霜。
但是手机产业链的逻辑已经不再是依赖于手机出货量的增量过程,而是产业链的产能向龙头公司集结和分类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渗透率变化这个逻辑上来。按照这个逻辑,港股市场率先发现了手机单摄向多摄渗透变化而带来的龙头股舜宇光学科技这个手机大牛股,19年国内市场发掘出了由于airpod的快速普及而带来业绩提升的大牛股立讯精密,当然立讯的发现和外资的率先买入有关。
19年TWS热带除了带来一群手机声学方面的牛股,立讯,歌尔声学和漫步者等等外,我们相信市场对于手机产业链的逻辑已经从关注出货量到关注新技术的渗透带来的新机会。
因此我们坚定认为,20年手机产业链的繁荣依然是和渗透率在不断提升的新产品如TWS,多摄,屏下指纹,TOF,潜望式镜头等密切相关,而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再也不是我们担心的内容。即便是国产手机出货量下降几个百分点带来的减量,和多摄渗透率提升带来的增量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
欧菲光这几年触控几乎停止增长,而销售增长的动力全部来自于手机光学摄像和生物识别这两大块,所以触控所反映的出货量增长停滞和摄像头和屏下指纹的快速渗透,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面所反映的就是手机产业链增长逻辑的变化的最好例证。
但是当市场的看空情绪出现,让市场再次想起了18年的那个过时的逻辑,让手机产业链在被疫情重创后,再被手机出货量下降这个暂时无法证伪的预测再伤害一次,还是让人感觉有些瞠目。
相信天风的报告只是给出了一个国产手机需要面临的无法否认的市场现象,这种市场现象会不会在市场本身的作用和终端厂商的努力下扭转,以及会不会成为手机产业链的龙头股的影响因素,我们不能做简单和粗暴的结论,还是需要做深入和细致的分析。
四,出货量的全年不均衡性,利好产业链龙头企业
从手机产业链内部分析,由于今年春节早于往年,现在大多数非疫区企业的复工基本上推迟到了2月10日,加上本地复工人员和外来人员的回流要远慢于以往,因此产业链的产能恢复是渐进的。估计达到产能满负荷状态,至少需要等到3月中下旬。因此一季度是产能负荷比较低的一个季度,因此投资者基本上需要放弃对于一季度的业绩预判。这种情况对于全国的除了受益的行业以外都是一样,因此单杀手机产业链是毫无道理的。
但是不要忘记我们前面提出过的Q2或者下半年一定会出现的超量恢复效应。苹果和三星的新品推出基本不受影响,国产手机在完成去库存的同时,新品的推出速度必须加快。因此在在下半年必然会出现拉货高潮,这个现象最快也许在二季度就会出现。
因此终端企业必须将原来的全年计划,浓缩到在半年,最多三个季度完成,也就是说半年或者三个季度要干完全年的活。而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的客户重叠度较高,因此较大可能产业链上会出现客户争抢产能的情况。因此终端客户对于产业链协调能力,产业链上企业对于自身的产能规模,快速高效,保质保量,柔性交付能力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越是产能高,质量好,速度快,交付能力强的龙头公司越是这场产业链大混战的受益者。
19年初,M公司出来一款爆款手机,出货量一直跟不上,外界质疑M公司搞饥饿营销,M公司老板表示要上生产线拧螺丝。但其实是手机出货跟不上的原因是的摄像模组供应跟不上。这款摄像模组的供应商是三星,当时三星自己的主力产品S10, Note10正在紧张备货,对于M公司要求增加产能无能为力,因此M公司紧急调用二供,也就是拥有较大供货能力的欧菲光才解决了M公司的供货难题。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在产能吃紧和多个终端厂商争抢产能的市场背景下,供应链上的龙头公司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关键。
因此由于疫情影响造成国产手机的出货量不均衡,龙头公司的受益程度要大于正常状态,获得订单的数量和可能性也远大于非龙头公司。
五,客户全覆盖的企业,面临冲击面前更加凸显优势
根据产业链的规律,国产手机通常将新机的推出主要安排在上半年和Q3之前,以避开下半年苹果的新手机推广。今年由于国产手机的新机推出延迟,国产手机和苹果手机的新品将集中于Q2到下半年,因此产业链将面临安卓手机的拉货高峰和苹果手机的拉货高峰重叠的情况。现在手机产业链也跟随客户分为安卓和苹果两大阵营,但是产业链龙头公司通常都是横跨安卓和苹果两大阵营的,如立讯,歌尔,蓝思和欧菲光。因此安卓阵营和苹果阵营都出现需求高峰,对于龙头公司是明显优势于单独的安卓阵营企业。所以现在大家对于苹果都要求供应商建设单独的生产线的用意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本次疫情,对于手机产业链的龙头公司的影响最大的也就是在Q1,下半年将会有超预期的恢复过程。如果疫情平复速度快,在Q2就可以见到信号。而相关龙头公司的全年的销售和业绩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无需修正目标预期,这就是我们对于手机产业链这次疫情影响的基本判断。
来源:模切易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