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在50座加油站销售一次性防护口罩成为疫情防控中一道独特风景。而这些口罩,正是由中石化自己生产出来的(详细报道见今日二版)。
中石化的做法,让笔者得到了两点启示。
首先,这是石油和化工企业依据现实需求延伸产业链的成功范例。
新闻最初是这样的。针对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口罩核心原料紧缺的局面,2月6日,中石化官方微博发布“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的消息,寻求口罩生产合作。第二天,中石化便一口气买下11条口罩生产线,加入了口罩的生产行列。2月下旬,中石化再决定投资约2亿元,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可满足日产1800万只医用口罩的原料需求。
一方面,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而后者是中石化生产的强项,不用外购。另一方面,口罩为当前全社会防疫所急需,只要投建熔喷布及口罩生产线,就可以迅速将化工原料转化为适销对路甚至供不应求的终端产品。此举既可以彰显石化央企急国家所急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为自身巨大的聚丙烯产能寻求最佳出路,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找到契合点。他们此次建设的熔喷布生产线全部采用燕山石化自产熔喷料,充分发挥了上游原料和产品生产的一体化优势,为口罩的稳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中石化在非常时期采取的这种将社会需求与自身优势相结合延伸产业链的做法,在助力缓解口罩等医卫用品紧缺的同时,又能很好地消化聚丙烯原料,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中石化的做法还有助于让全社会正确认识化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真正含义和分量,是对化工最好的正名。
一直以来,社会上对化工还存有一定误解,加上一些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化工的正面作用被不少负面报道和情绪所淹没,在公众面前成了“过街老鼠”。
“化工产品聚丙烯是生产口罩的熔喷布最关键的原料,如果没有它,别说企业复工复产,人们连出门都难。”中石化的做法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化工的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