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十分热衷于引进高科技产业。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 在去年底就曾会见了苹果及三星高层。但由于印度对这些企业而言,仍属于待开拓市场,若要移转大量产能,目前条件还不算充足。



由于印度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也不多,所以印度大力提倡的“印度制造”效果并不明显,只能寄希望于外国投资身上。为此,印方制定了详尽的招商引资方案,将重点目标锁定在美国科技巨头身上,其中就包括苹果公司。印度的策略是只要引进了跨国巨头,其它的小公司自然会跟进,如果能引进100个科技巨头,也就意味着数千家企业会落地印度,届时印度将会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印度制造的产品将会出口到世界各地。


事实上,无论是多元化布局供应链,还是做大印度这个潜在市场,实现iPhone印度造都至关重要。一方面,这有利于规避中美贸易带来的成本风险;另外,由于印度对进口手机征收关税,本土造能让iPhone卖得更便宜。


苹果其实已经在印度生产iPhone,富士康、纬创均在当地开始量产。2020年第一季度iPhone的印度销量出现逆转,同比增长了79%,在当地高端市场占据了过半的份额。


苹果如果要在印度继续保持竞争势头,就必须在当地实现更多iPhone的制造。但相对于其他品牌,这件事情面临巨大挑战。


印度是兵家必争之地。截至目前,包括三星、vivo、小米、OPPO以及传音在内的核心玩家,均能在印度本地完成绝大多数手机的组装。


而苹果由于制造工艺复杂,供应链条冗长,只能在当地进行一些低端、老款机型的组装,如iPhone SE、iPhone 6、iPhone 7以及iPhone XR。苹果能否在未来解决制造问题,将是其决战印度的关键。



据悉,印度政府于今年4月公布了一项针对大规模电子制造的生产激励计划(PLI计划),其中包括电子元件、半导体和移动通信设备,旨在加强这些产品的制造以振兴国内制造业并吸引大量外资。此外,印度政府预估,该计划在未来5年内可以直接创造超过20万个就业机会,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也将达到60万个。


不过接近PLI计划的消息人士称,印度政府雄心勃勃的PLI计划仍有一些阻碍因素,例如当地手机制造和出口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目前,苹果在印度的销售金额约15亿美元,市占率在2%至3%,其中不到5亿美元是在印度本地生产。相比之下,2018-2019年苹果在中国大陆生产了价值2200亿美元的商品,其中出口了1850亿美元的产品,直接与间接雇用的人数约480万人。


此外有官员称,印度并不是苹果iPhone的大市场,因为该公司在印度的手机销售只占总产量的非常小部分,苹果实际上是将印度视为生产与出口基地,主要是为了分散在中国的生产。


供应链、成本双重挑战


此前有媒体报道,富士康在印度组装iphone手机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全部要从中国输入。那么目前苹果供应链在印度具备生产资质的工厂有几家?从苹果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印度苹果供应链的企业共有7家,除了富士康,伟创力外,其余几家分别是纬创(组装厂),丝艾标志(加拿大),赛尔康(芬兰),裕同包装(中国),欣旺达(中国),而真正提供零部件配套的只有4家企业。



相比之下,苹果供应链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工厂有383家。这么一个庞大的供应链,如果全部依靠从中国输入,显然是不现实的。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对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有一个零部件缺失,生产组装就无法进行。有些零部件可以空运,有一些则不行,大量的零部件属于低值材料,只能采取就近供应的方式。近期由于国内企业普遍复工延迟,印度一些手机工厂已经开始缺货,其中就包括伟创力和纬创,迫不得已之下,由印度有关方面出面协调,统一安排从中国空运。


虽然苹果也有意于“印度制造”,但若是没有供应链配合,一时半会也没办法将数百家企业迁移到印度。苹果手机很难实现印度制造,原因包括缺少熟练的技术工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在这件事上,印度怕是要失望了。无法吸引企业龙头来解决印度制造的难题,那么印度将眼光转移到小企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想要成为世界工厂,不是一句话就能实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