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又在“搞事情”了。很早之前,印度就嗅到了“中国制造”强势占领印度市场份额的危机,企图通过各种方式加强特定产品本土化,并且提高了关税,就是为了限制中国进口产品。但是,中国产品的份额实在太高,在印度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制造业本土化对于印度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今,印度竟还想抢夺中国产品在全球的份额!下面模切之家带您看看具体情况如何。



为了扩大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争夺全球制造业市场的份额,除了6月宣布的激励措施外 ,新德里政府还拟定了一项促近某些产品在印生产的计划,该计划针对特定行业,特别是中国在全球市场占据很大份额产品的生产,以减少中国产品进口,加速“去中国化”...


不止去“中国化”,还要抢夺中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据路透社报道,在当地时间的周一,印度中小微企业部长Nitin Gadkari表示,作为减少进口、推动出口的努力的一部分,新德里政府计划促进本国在特定行业产品,尤其是中国在全球市场占有份额大的产品在生产。


“中国目前在部分行业的全球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但印度在这些行业也有很大的机会。”Gadkari说。



具体到那些行业呢?据印度发展中国家研究与信息系统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对于来自中国约4000种进口产品,包括手机、个人电脑、电信设备、相机、太阳能电池板、空调和青霉素等在内的327种产品可以找到替代来源国或可以在本国生产。报告称,上述产品“敏感的”电子产品的总价值预计占到从中国进口产品总额的四分之三。


据报道,这些生产计划都是“自力更生运动”的一部分。Gadkari表示,新德里政府的目标是在以电子制造业等特定领域吸引外国投资,促进合资企业发展,并支持印度本土企业扩大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增强印度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加速经济“去中国化”。


在此之前,印度政府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宣布了与生产相关的激励措施,以鼓励电子产品、医疗设备和医药产品的制造,同时限制中国同类产品的进口。


实际上,印度近年来在贸易,投资和市场准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这与莫迪总理的承诺“要促进和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进口产品竞争冲击”相吻合。今年,在疫情暴发引起的全球产业链格局的重塑下,莫迪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的计划-“自力更生”似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早日缩小与中国贸易逆差有望。


不过,这一计划的推进是否能为印度经济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还有待观察。


据了解,在2014年,莫迪上任后推动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中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5%提至25%。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这一计划推行期间(2014年至2018年),制造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从15.1%下滑至14.8%。


传印度还将提高20类产品关税?


据《印度时报》称,印度政府正考虑对包括笔记本电脑、相机、纺织品及铝制品在内的近20种产品增征关税,同时对部分钢铁制品实行进口许可,此举被视为印度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的最新限制措施。

“尽管该行动会涉及大量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但这不是针对中国的关税行动,而是全面地提高关税。”印度一位官员说。


这不是印度今年首次加高关税。


今年二月,印度提高了对电子产品,玩具和家具等商品的进口关税,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因为保护主义是针对外国公司的。为了避免高额关税,印度媒体上个月报道说,苹果的某些iPhone型号将不再进口,将由富士康和纬创在当地工厂生产。


不只是关税,印度政府为加速经济“中国化”,还在最近几个月加强对中国货物的进口审查。


今年6月,外媒报道指出,印度计划对约300种产品设置更高的贸易壁垒,并提高进口关税,以试图对印度国内企业形成关税保护(印度拟对中国300种进口商品加高关税!)。 之后一周,就传出印度海关100%查验中国货物且暂停清关,苹果、福特、思科、戴尔的产品以及富士康的电子元件均受到影响,分析印度此举虽未有公文,但已经为全球供应链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为了防止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伙伴将具有低附加值的中国进口产品遣返印度,在本月初,外国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印度新德里政府正在考虑采取措施,在其商品入境口岸对来自亚洲各个国家的产品进行更频繁的检查。这些检查将主要针对进口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电子部件,空调,电视,基本金属,家具,皮革制品,玩具,纺织品和橡胶制品。


印度企图弯道超车,加强“印度制造”


国际电子商情了解到,在截至2019年3月的财年中,中印双边贸易额为880亿美元,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535亿美元,是印度的最大贸易逆差国。而印度近年来采取的包括加征关税、限制进口等保护主义政策确实缩小了这一数字。


数据显示,在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经有所下降,为468亿美元。不过,有数据指出,6月以来,印度自中国的进口额连续2个月上升。


2020年5月,印度宣布开展“印度自力更生”运动,希望效仿东南亚的范例,通过人口红利将大量工人的农业和畜牧业转移到工厂车间,目的在于让印度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更大的比例。为此,印度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吸引外国投资在印度发展,促进当地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减少中国的商品进口,并增加印度的出口量。


“现在是时候确定,有哪些可以替代进口的领域,思考如何利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印度的中小型企业和工业。”Gadkari说。


据统计,2019年印度从中国大陆的进口额达到700亿美元,其中包括了家电、家具、通讯产品、工业产品、玩具、塑料品、厨具用品、钢制品等货物产品,进口比例超过13%。

“这些号称针对中国的限制带来的后果弊大于利,因为印度这样做将对许多跨国企业带去冲击。”业界人士分析,这些限制将为国内电子产品、网络设备出口带去一定冲击;与此同时,这些举措也无法为印度带去积极效应,因为“提高贸易壁垒的的前提下,扩大出口计划不会有太大进展,(这样做)不仅会损害本土竞争力,还可能让外资失去投资信心。"


虽然今年印度频繁在贸易、投资、市场准入方面设立保护主义政策,企图在整个印度市场“去中国化”,甚至带动民众掀起了“抵制中国产品”的风潮,强行和中国经济脱钩。但是,印度真的有那么容易摆脱中国产品吗?虽然印度政府已经宣布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印度制造”,限制中国同类产品进口,但实际上印度自中国的进口额自6月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月上升。


尽管我们不可否认莫迪政府的“中国化”趋势一直在加速发展,但很显然他们并未考虑到长期存在的问题,例如印度经济结构不合理。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只会对已经疲弱的印度消费市场造成更大的打击。印度政府应该认清形势,只有加强合作,才能真正促进印度经济的积极可持续发展。试图使用经济手段与外界“脱钩”只会使印度陷入更深的困境。


更多相关阅读:


印度Q2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报告:三星超越苹果占据第二位


印度透露智能手机生产激励计划名单,不包括中国厂商


印度“骚操作”持续升级,当地手机产业链的建设会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