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三星推出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Galalxy Fold,但曾由于屏幕问题而“翻车”。因此,业界对折叠屏手机也因此褒贬不一。
两年后,折叠屏手机市场已经蓄势待发。继三星、摩托罗拉、华为、柔宇之后,更多的新玩家正在进入这一领域。小米、vivo、OPPO等众多手机厂商都被曝出旗下的相关折叠产品专利。
然而,目前三星仍然牢牢占据着手机和面板“双市场第一”的地位。后来者,尤其是国内手机品牌和面板制造商,还有哪些机遇呢?
(图源:DSCC)
三星独大,更多新玩家入局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的最新数据,三星无疑是2020年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主导品牌。按品牌出货量计算,三星折叠屏手机今年的份额预计达到88%。从机型上看,三星2月份发布的Galaxy Z Flip和9月份推出的GalaxyZ Fold2预计将成为2020年销量最好的两款产品。
另外数据显示,摩托罗拉的razr折叠屏手机销量在进入今年后反超华为,并一直维持在第二位;而华为在第四季度销量几乎降至为零,和柔宇相比甚至也稍显劣势。
在市场容量逐渐升高、四个玩家相竞技的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上,更多的玩家正跃跃欲试。
DSCC显示分析师Ross Young发布推文指出,在2021年下半年,OPPO、vivo和小米预计至少推出4款可折叠智能手机。
据外媒LetsGoDigital报道,vivo在今年2月向世界知识产权局(WIPO)申请了一项折叠屏智能手机的新专利,外观方面类似Galaxy Z Fold2,采用横向翻折设计,不同的是,该设计内置一支手写笔。
OPPO近期也与日本设计工作室nendo 合作,展示了一款含有三铰链的可折叠设计概念。
小米方面同样没有落人一步。小米的相关专利已在10月份获得批准,并公布在世界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库中。根据曝光的专利,小米的这款折叠屏智能手机更接近于卷轴屏设计,屏幕可进行伸缩。
量产关键:上游面板产业链
随着市场接受度提高,折叠屏手机被很多人认为是智能手机的未来。尽管国内主要的手机品牌厂相继公布了各自的产品专利,但能否量产最终仍面临着技术上的问题。
况且,折叠屏手机的市场竞争显然并不只发生在终端厂商之间,上游产业链间的暗战更为激烈。
必须承认,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三星的优势还得益于其屏幕供应商Samsung Display(SDC)。根据DSCC发布的报告,第三季度可折叠面板出货中,SDC占据了96%的份额,预计2020年全年的市占将达到87%。目前京东方和柔宇在中国都可以生产可折叠面板,但与三星相比出货量仍有很大差距。
作为全球柔性OLED面板市场的老大,三星长期累积的技术优势较为明显。据了解,三星Galaxy Z Fold2 5G主屏幕采用SDC自研的第2代动态AMOLED显示屏,玻璃部分由三星超薄柔性玻璃(UTG)材质覆盖,可承受多达20万次弯折。
然而,Samsung Display的可折叠面板目前只对三星供货,其他厂商的可折叠面板产能同样有限。在关键配件缺乏的情况之下,其他手机品牌只能在折叠屏手机市场边缘张望。
因此,如何提高生产产能、良率,与增强技术优势将是国内面板厂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更先进的显示技术而言,国内面板厂商仍需发力,因为可折叠面板市场的增长空间正被不断看好。据DSCC称,在智能手机领域,可折叠面板预计将以8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5900万块,而卷曲屏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21%至2400万块。
(图源:DSCC)
不过,DSCC也预计Samsung Display将在2021年对外销售包括UTG解决方案在内的相关产品。在其帮助之下,全球至少会有另外的四家手机品牌进入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Ross Young早前透露称,华为下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2(非Mate Xs)将放弃以往的外翻式折叠屏设计,转而采用类似三星Galaxy Fold的内折式方案。同时Mate X2将不再使用京东方的可折叠面板,而换用三星8.3英寸柔性屏幕。这也意味着,华为将成为除三星以外首家采用SDC折叠屏幕的手机品牌。
而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在缺少本土成熟供应链的前提下,如何缩小与三星的悬殊差距、如何进行差异化创新也将是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总结
在新玩家计划进入市场之际,三星电子于近期宣布,该公司计划明年扩大旗下折叠屏智能手机产品线。DSCC预测,三星在2021年将至少推出3款可折叠智能手机,同时可能会通过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据传苹果将在2022年发布可折叠屏幕iPhone,这是否会影响三星的市场地位还有待验证。
目前,折叠屏手机由于价格较高,受众群相对较少。一方面,由于屏幕频繁折叠而产生的折痕问题,对于面板厂家来说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从金字塔顶端用户到普及至一般消费群体,手机品牌之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更多相关阅读:
聚酰亚胺材料市场潜力巨大,KOLON、SKI和三星等公司最新专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