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供应链传出苹果对上游厂商的订单进行第二次削减后,近日苹果的供应链企业又开始头疼如何落实苹果要求的同规格产品,订单采购价格按例调低10%~15%的执行问题。

 

在制造业中,汽车行业是最早执行年降成本5%以上强制政策的领域,目的是为了降低用户的产品使用成本,扩大汽车销量,从而起到提升汽车行业的整体持续竞争力作用。

 

自从库克执掌苹果供应链以来,苹果也开始在供应商管理政策中加入了类似的条款,虽然没有成为一项强制政策,但多年来也成为了苹果供应链管理的一项惯例。


不过由于从iPhone 4手机上市开始,一直到iPhone 7手机推出市场,苹果手机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在不会明显影响供应链企业的总体营收规模下滑的情况下,苹果针对上游厂商的订单采购价格按例每年调低10%~15%的政策,执行起来都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当然,这其中苹果每年发布的新机,大部分零组件都会更新产品规格与型号,从而避免了降价10%~15%的问题。降价部分一般都是上市一年后的旧款型号机型。

 

苹果认为,经过至少一年半以上的生产工艺磨合,如果供应商还没有找到合理的降成本方法,这家供应商本身在生产管理上,就是不合格的。

 

不过,苹果从2017年开始,在全球市场上的手机销量增速已经放缓,据旭日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显示,苹果2018年全年的手机销量为2.2548亿台,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为15%。而2017年苹果全年的手机销量与2016年相仿,约为2.16亿台,年增长率基本为0。

 

苹果还在2019年1月2日对公司业绩提出预警,2018年最后三个月(2019财年第一季)的营收将低于预期,这是苹果16年来首次下调销售收入预期值。苹果将2019财年第一季营收预期从原先的890-930亿美元下调至840亿美元;并且将毛利率预估从38%-38.5%下调至38%左右,并称其原因是升级换代至新款iPhone的用户人数较少,且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表现疲弱。

 

在订单数量没有太的改观,采购价格却要下调的情况下,苹果供应链里的一些企业,在2018年出现了与前几年完全不同的业绩表现,要么营收迅整下降,要么利润由盈转亏。

 

业绩表现差强人意反应到股市上,就股价表现不佳,据行业统计,在苹果公布的200家核心供应商里,七成五苹果供应商在去年一年内股价下跌,15家股价被腰斩。

 

据元大投资咨询公司估计,苹果的订单占台湾地区经济规模(GDP)的贡献率高达12%,但在去年12月,受苹果订单削减的影响,台湾地区的出口额同比下跌了3%。

 

而在中国国内的苹果供应商里,2018年由盈转亏的厂商同样不在少数。实际上,为了应对苹果订单减少所造成的中国国内供应商经营状况变化,有些苹果供应商工厂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谋求一些经济救助措施,来避免大规模的企业裁员,以及排除部分企业债务危机爆发的风险。

 

与全球市场上大部分的苹果供应链企业情况不同,中国国内的苹果供应商显然在风险管控上有所欠缺。除了盲目的相信市场高增长会持续,连续五年以上疯狂扩充产能外,对于企业自身的债务风险管控能力之低,同样让人觉得十分惊奇。

 

事实上,相比台湾地区的大部分苹果供应链企业而言,中国国内出现状况的苹果供应商基本上在上半年就开始陷入来自苹果收入增长放缓后引发的资金危机。

 

如果单从数据上看,中国国内的苹果供应商与台湾地区的大部分苹果供应链企业一样,在2018年全年里基本上保持了收入增长,并达到了历史高位,只是在最后的一个季度时间里,依据各自在苹果供应链所处的上、下游位置不同,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行情。

 

苹果的预警,说明苹果对于其硬件增长的信心已经不足,未来苹果供应商还想寄希望于苹果增加采购数量来提高营收业绩,也变得不再那么现实。

 

因此,对于那些常年被苹果供应商光环照耀下的手机产业链厂商而言,或许真的到了该如何正视苹果硬件发展策略的时候了,在充分保持自己的技术领先同时,如何避免苹果收入萎缩后的现金流量与债务支出陷阱,将会是这些企业需要长期认真审视的重要问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