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在微博上看到有人问,如果出门必带的一件物品是什么?几乎每个人都的回答都是手机。 而追溯手机设计近些年来的流变情况可以发现,手机外观的变化非常大,手机变得越来越漂亮、好看,尤其是手机屏幕变得越来越大,屏占比越来越高,从追求窄边框演变到如今的全面屏。 可是现在的手机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屏幕太容易碎了,不小心摔一下就有可能造成屏幕的损坏。 手机跌落造成屏幕损坏,所带来的维修成本也越来越高昂,这是一个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为此,从设计的角度,合理地布局手机的结构,使其对屏幕起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作用,就成了一门重要的学问,相应的为此提供数据支撑的跌落数据研究也就不容忽视了。 据悉,OPPO就申请了一项相关的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的手段利用手机跌落时相关的数据推算其跌落的原因。 如图所示: 对于手机的跌落过程而言,相关的数据可以包括,跌落时用户的手机的抓握程度,具体而言就是手机壳体所承受的压力的大小,还有就是手机的跌落过程中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 进一步地,对这两组数据进行连续地记录—这里的连续指的是时间间隔比较小,实际上仍然是间断性的,并不是连续不断地记录—以获得一段时间内手机的压力和加速度信息,那么当手机判断到自身处于跌落的状态时,通过读取跌落前最后时刻的数据记录,就找到了记录跌落发生时手机状态的信息,据此可以推算此次跌落的原因。 对于推算跌落原因的具体实现方法,采用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所谓训练指的是,先对该人工智能模型输入一系列的上述跌落数据和跌落原因,让该模型进行正向计算,得到跌落数据对跌落原因的相关权值,然后再进行反向计算,根据权值和跌落数据反推出跌落原因,据此结果对权值进行迭代式的修改,如此经过一定的迭代过程后,就得到了相当可靠的权值信息,此时,这一模型就经过了训练,可以用来根据跌落数据推算跌落原因。 但是跌落原因需要事先定义分类,可以包括:故意跌落、无意跌落、过失跌落等等。 这样一套包括设备和方法的发明得到实施后,就能实现对跌落原因的分析。汇总诸多用户的这一信息,可以分析上述三种跌落原因各自在实际情况中所占的比例。 小编个人认为,假如在实际中无意跌落所占的比例比较大,那么在设计产品时,就需要考虑对手机的握感、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改进,以提高日常使用中用户对手机的抓握程度,使得在一般情况下手机不容易从手上脱落。这样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手机跌落的发生。毕竟如果一款手机总是容易脱落导致屏幕摔碎的话,那么我想也没有人愿意再去买这款手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