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亿存款消失之谜”,近日随着该公司应交易所问询函公开《现金管理业务合作协议》而揭开谜底,然而这并不是终结,围绕着责任谁属、协议是否有效,康得新与北京银行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5月15日晚间,康得新发布了“关于《现金管理业务合作协议》之进展情况公告”,公告称:“《现金管理业务合作协议》因违反法律而自始无效,要求恢复相应子账户的独立性。”
结合此前北京银行认为“合同订立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等言论,122亿存款归零之谜再度扑朔迷离。
因122亿元存款去向不明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康得新,现实中承受的压力比网络更大。
康得新公告否认《现金管理协议》有效,恐与北京银行进入“互相扔锅”模式
康得新关于《现金管理业务合作协议》之进展情况公告:
康得新关于《现金管理业务合作协议》之进展情况公告
5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位于张家港环保新材料产业园晨港路上的康得新符合材料集团股份公司。在门口,先后遇到几波离职员工、准离职员工,还有原材料供应商,他们陆续进入公司协调赔偿和后续合作方案。
从今年初“手握150亿现金,却不还10亿债券”事发之日起,康得新的资金问题就开始暴露,到4月底,“躺在年报上122亿元存款”被银行确认账户余额为0元,紧接着是5月12日,实控人钟玉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康得新涉嫌百亿级财务造假彻底震惊了整个资本市场。
康得新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到底如何?后续有什么解决方案?重大项目进展如何?这些是投资者和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
5月13日,张家港政府发布声明称,康得新2018年年底起,公司因债务违约等问题引发经营性危机,给张家港生产基地带来困境。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协助企业应对危机,生产经营基本正常。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日的探访来看,企业生产确实还在继续。机器轰鸣声以及员工装货卸货的情景,都显示康得新经营正常。
但企业经营的状况,员工的感受是最为直接的。
“主要是原材料不足,导致产能不足。”5月14日,一位产线员工告诉记者,其猜测,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买原料。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门口遇到的原料供应商表示,“目前来看,供货、结款还是和以前差不多,每月一结。” 同时,他告诉记者,此行的目的正是担心后期结款出现问题,所以先来“催债”、“来聊一聊”。
“产能不足”的困境,对于高分子材料行业的龙头康得新来说,不胜唏嘘。
就在去年底,康得新还在扩建光学膜二期,预计扩建完成后,能够年产1亿片裸眼3D模组产品和年产1.02亿平方米先进高分子膜材料。
5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看到,二期工程已经全面停工,杂草丛生,与康得新主厂区用隔板隔开。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巨潮资讯,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转载只为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