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作人员对生产出的锂电池隔膜进行检查。

一张锂电池隔膜,厚度只有4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里面却有无数纳米级的微孔。可别小看了这些微孔,它们既能把锂电池正负极分隔开,防止短路,又能保证锂离子自由通行,让电池正常充放电。

4微米厚的锂电池隔膜是怎么做出来的?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在公司近千米长的无尘车间里,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卷卷形如白色塑料布的锂电池隔膜陆续走下生产线。

“看看,能看见微孔吗?”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刘乘志拿起一张锂电池隔膜,向记者展示。记者无论用眼看,还是用手摸,始终找不到微孔的踪迹。

这时,刘乘志又拿起一张锂电池隔膜电子显微镜照片给记者看。在这张将隔膜放大了5万倍的照片上,记者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微孔。

锂电池隔膜的厚度和孔径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锂电池隔膜越来越薄,厚度从10微米逐渐缩减,隔膜中微孔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也越来越高。

“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隔膜是越薄越有‘锂’、有孔才有‘锂’。目前,我们量产的锂电池隔膜最薄的已经降到了4微米。”刘乘志说。



隔膜越做越薄、微孔越做越均匀,秘诀是啥?

“关键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刘乘志告诉记者,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采用该技术的锂电池隔膜企业。

故事要从十几年前讲起。当时,锂电池隔膜生产技术被部分发达国家垄断,因而锂电池隔膜价格十分昂贵。为破解高端隔膜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了锂电池隔膜的研究开发。他们凭借多年来在双向拉伸薄膜技术领域的积累,对标国外技术先进企业,选择了代表国际领先水平、开发难度最大的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加大科研投入,进行技术攻关。

通过不懈努力,从原料配比,到拉伸成膜,再到萃取成孔,他们连续突破多道难题,终于成功研发出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据介绍,该工艺可以将膜片在纵横两个方向同时拉伸,让隔膜上的微孔规则成形,如同筛网一般,从而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稳定性。

在公司正在运行的锂电池隔膜生产线上,记者看到,一条丝带般的白色薄膜进入同步拉伸设备后,在纵向进行拉伸的同时,横向也在同步拉伸。经过这道工序后,一张更薄、更均匀的锂电池隔膜就制作完成了。

“因为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的技术突破,锂电池隔膜实现了‘沧州造’,且价格只有进口隔膜的1/20。”刘乘志说,公司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少数几家同时掌握干法单拉隔膜、湿法双拉隔膜和涂布改性隔膜3项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一年可生产6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可铺满8万个标准足球场。

在刘乘志看来,过去,锂电池隔膜一度成为国内锂电池行业发展的短板,“如今,通过科技创新,我们的产品不仅实现了国产化,技术和性能也越发先进。这一张张隔膜,成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王牌’。”

为加快抢占新赛道,该公司又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12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项目,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据了解,该项目生产线产品幅宽达到7.2米,设计速度达到120米/分钟,并采用公司独创的制造执行系统,具有全程管控、高品质、高智能特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预计2026年项目投产后,这条生产线将成为业内最新、单线产能最大的生产线之一。

备注:本文内容来源于质能驱动,一切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只为行业学习及交流,如有不妥可留言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有材有料&模切之家&涂布之家



有材有料/模切之家/涂布之家作为B2B2综合服务型平台,服务涵盖全球:手机数码、智能家居、汽车出行、能源动力、医疗卫生、印刷包装等领域的设备、材料、加工厂、辅料、模具等大小过30000家相关企业,服务相关行业从业人员100万人以上。

平台为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业务范围涵盖:供应链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库存电商平台、ERP管理软件、模切人才培训、产学研合作平台,投融资服务,宣传推广综合服务。